游戏攻略

小日本TMPGEnc 4.0 XPress参数设定详解

本文没有涉及tmpgenc的菜单部分,因为影响mpeg编码效率/质量的主要是参数设置。菜单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功能,比如压缩完成自动关机等,请大家自己摸索。 A. video(视频)部分: 本部分设

小日常日记

小日常日记

类型:手机软件
大小:32.0M
语言:简体中文

tmpgenc的菜单部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因为影响mpeg编码效率/质量的主要是参数设置。菜单提供了一些不错的功能,比如压缩后自动关机。请自行探索。

A. video(视频)部分:

该部分设置输出视频流的类型和参数,其中大部分已经在模板中固定。

1)基本类型:mpeg1/mpeg2,mpeg1用于vcd vcd,mpeg2用于svcd/dvd。

2)尺寸:PAL vcd标准为352x288,pal svcd标准为480x576,pal dvd标准为720x576

3)长宽比:一般要用4:3 625线PAL,这是电视的屏占比。

4)帧率:pal的标准是25fps

小日本TMPGEnc 4.0 XPress参数设定详解

小日本TMPGEnc 4.0 XPress参数设定详解

日本4(TMPGEnc 4.0 XPress) V4.7.7.307简体中文破解版评分3360 5.6类别:视频转换大小:48.5M语言:中文

查看详细信息

5)码率控制:码率控制算法是造成各种编码器编码效率和质量不同的关键因素。Mpeg标准没有规定子算法的具体实现,通常是商业版的知识产权内容。

CBR(固定比特率):将比特率基本保持在平均比特率。实现简单,在复杂场景下会因为码率不足导致马赛克现象,而在简单场景下编码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这里的复杂场景是指细节/边缘丰富、变化迅速的场景)。

VBR,(二传VBR),“二次加工VBR”。意味着对整个视频源进行两次处理编码效率最高:第一次判断复杂场景和简单场景在哪里,第二次根据码率的上下限对复杂场景重新分配码率。实验中可以看到,tmpgenc在本次编码过程中,进度指示符的50%之前没有预览图像,帧进度指示符为0。因此,老Ku建议将卫龙翻译成“二级治疗”。这种码流控制方式在给定的码率下应该能得到最好的质量,但是和具体的二次分配算法有很大关系。而且花的时间最长。一些其他编码器甚至有3倍处理的速率优化。

MVBR (Manual Variable Bit Rate,手动可变比特率),设置最大比特率,并为不同的帧类型设置不同的信息丢失量,实现局部比特率优化。通过手动将复杂场景指定为I帧,可以对其进行更精细的编码。参见GOP参数设置部分。

CQ-VBR(自动可变比特率)设定主观质量值和比特率的上下限,用主观质量标准控制编码器的量化步长。在可选参数中设置主观质量值后,编码器会在满足这个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省码率。关键在于编码器主观质量的评价方法。这是CQ和VBR的结合,也可以看作是自动MVBR。威龙中文版5在可选参数“填充数据不破坏最小比特率状态”中有一行。我的理解是码率太低会填充无意义的代码(多浪费啊,不过可能是兼容性原因)。英文版的这句话没有翻译,还是日文。-(

CQ(固定质量)是超过MVBR的一个主观质量值的设定。不知道是怎么控制的。

RT-CBR(实时固定比特率):甚至没有在GOP级别优化比特率的CBR速度更快,质量更低。

RT-CQ(实时固定质量):CQ,它甚至没有在GOP级别优化比特率,速度更快,质量更低。

6)码率:该码率是指CBR模式下的平均码率

7)VBV缓冲区大小:如果缓冲区大,编码优化会更好,但解码时也需要更大的缓冲区。所以vcd/svcd标准中的参数是固定的,否则机器可能无法播放。

8)Pofile级别(类别和级别)3360该参数在mpeg1中不可用。在svcd/dvd应用程序中,应该是MPML,模板会被自动选择。MPHL是为高清电视定义的,分辨率可以高达19201080。

9)标准:好像这也是和mpeg2有关的参数。我们应该用PAL。

10)隔行扫描:mpeg1只支持逐行扫描(25帧/秒),mpeg2可以选择隔行扫描(50场/秒)。如果成品在电视上播放,建议选择隔行扫描,使动作流畅。但是,隔行视频在pc上观看时会有毛刺,尤其是在水平运动场景下。

11)播放时:2下拉:这是胶片/NTSC制式转换时需要的,即编码时保持帧率不变,不做:2下拉,而是在播放时实现。见b节进阶感谢卫龙纠正我。

12)YUV格式:分配给亮度/红差/蓝差的编码比特。对于人眼来说,亮度信号是最敏感的,所以分配更多的编码空间是精细的,而色差是粗糙的。一般是4:233600。(其实43360233600方案给蓝差的码位不是0,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写)

13)DC分量的准确性:在mpeg编码中,88图像块需要DCT(离散余弦变换)。DC分量的意义基本上代表了88块的平均值,所以一般需要为其分配比较大的编码空间,否则马赛克的边缘效应会比较明显。(8bit不算小。在图像压缩中,每一位都必须被耗尽。)

14)运动检测精度:mpeg是对I帧进行帧内编码,对P帧进行预测误差编码。即对于P帧的块,在I帧中找到对应的部分,然后对两个块的差值进行编码,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码率。运动检测精度越高,块搜索匹配范围越大,编码效率越高,编码速度越慢。这部分算法在mpeg标准中也没有定义,各厂商的实现水平会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在tmpgenc中设置为normal就足够了。

B. Advanced (影象源)部分:

该部分设置与视频源相关的参数以及编码前视频源的预处理。

1)视频源类型:隔行扫描/逐行扫描。该参数会在视频源文件打开时自动判断并设置。Tmpgenc12版本12无法自动识别1型DV,已在12a版本中解决。请参见编码测试页。

2)场序:这是整个tmpgenc乃至整个桌面视频领域最混乱的部分。Tmpgenc12a好像不能根据视频源自动设置这个参数。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很久才明白。这个参数很重要,反向设置会导致生成的图像出现明显的闪烁。例如,一个对象的运动位置的顺序原本是1-2-3-4-5-6-……:场序A/B(调用in这三个名字之间的对应是最麻烦的。在英文版tmpgenc12a中,默认设置是“偶数行优先(A场)”,但在威龙中文版中,默认设置是“奇数场-偶数场”,威龙说这是日文版的原意。注意不要从字面上混淆。总之,三个称谓之间的关系是:场A=偶数行优先(奇数场-偶数场)=场底优先。最好的方法是用不同的设置为每个高速运动的场景生成一个隔行扫描的视频,在电视上观察,应该能看出区别。

3)视频源的长宽比:tmpgenc可以自动识别设置,一般应该是4:3 625line PAL。

4)屏幕显示比例和位置:一般选择“同宽高比全屏显示”。所谓的“同宽高比为2的全屏显示”选项可能会导致部分屏幕不可见。老库没试过这个。433603视频源可能没有区别,但是对于433603屏幕上的1633609宽屏图像输出来说,“等宽高比全屏显示”是指在顶部和底部留有空白,“等宽高比2全屏显示”会截断左右图像。我以前没试过这个,但我只是猜测。如果它是不正确的,请纠正我。

5)滤镜选项组:

这组设置可以预处理视频源以提高图像质量。一般来说,老库在非编辑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另外,滤镜的使用要适度,因为任何滤镜的使用客观上都引入了信息损失,这是提高低质量视频源主观质量的代价。

图像源范围:选择一些图像源进行压缩。

2FPS: 24fps是电影标准,一般不选。

消除鬼影:鬼影就是重影,视频源不好的时候会出现。老年在dv里没见过。

噪点消除:在低光阈值下拍摄,拍摄中间有明显的颗粒噪点,可以用这个滤镜消除。但是,副作用是平滑图像。比如一个人的脸会像橡胶娃娃一样光滑,但是没有质感。

锐化边缘:您可以设置水平和垂直边缘的参数来增强它们。

简单的色彩校正:调整亮度、对比度、伽玛、色度等。

高级色彩校正:可以根据RGB/YUV等不同的色彩空间进行色彩校正。

去隔行:将隔行视频源转换为逐行视频,如果它是正确的

如果输出视频设置为隔行扫描(如要在电视上播放的svcd/dvd),则不要选择它。我一直认为没必要选vcd(逐行扫描mpeg1),要看视频源的大小。比如老人用dv 576线,做vcd只需要288线。只需抛弃一个场,就不需要去隔行了。相反,如果视频源是352x288隔行视频,就需要做去隔行。

切剑画面:由于电视播放视频时丢弃了边缘周围的部分,所以可以用来只对可见部分进行编码,这样可以加快编码速度,提高画面质量,因为节省下来的码率可以用在未切区域。一般来说,上下左右切5%比较安全。

:2下拉转换:由于电影24fps和NTSC 30fps的帧速率之间的差异,需要在标准转换中进行的调整。通常不会。

帧速率不变:没什么好说的

声音处理:你可以增加/减少音量和淡入/淡出声音。

C. GOP结构

图像组。在mpeg中,GOP是一组在时间上连续的图像。mpeg中有三种画面:I、P、b,I是内部编码帧,编码方式基本是jpeg格式。p为前向预测帧,编码方式为运动检测误差编码。参见A部分对运动检测的描述;b是双向插值帧,根据前后I/P帧进行插值运算,并对插值误差进行编码。

一般不建议修改GOP结构,以达到压缩比和图像质量的最佳平衡。极端的例子是只用I帧,画质会有保证,但是码流会很大。

1)输出码流进行编辑:该选项将取消GOP的最后一个b帧。因为B帧是双向插值,所以它的编码/解码不仅需要前面的I/P,还需要后面的I/P帧。取消最后一个B帧可以消除GOP之间的依赖性,从而方便编辑。

2)场景变化检测:对于快速变化的场景,强行设置为I帧,保证画质。

3)手动强制设置帧类型:手动设置要精细编码的图片帧为I帧。结合MVBR码流控制,可以完全控制码流分配。

D、量化矩阵

mpeg中的量化是8x8 YUV信号块DCT变换后的系数量化。通过使用较大的量化步长来减少高频分量的编码空间,达到压缩的目的。代价是图像细节丢失,边缘模糊等。

1)帧内编码量化矩阵:这是指用于I帧的帧内编码量化矩阵。

2)帧间编码量化矩阵:指用于对非I帧的帧间预测误差进行编码的量化矩阵。在韩伟版本中它被称为外部矩阵。

3)矩阵模板的选择:一般视频建议选择mpeg标准。可以看出,其帧间编码矩阵统一为16。这是因为帧间误差已经抵消了低频分量,高频分量丰富,所以与帧内编码矩阵不同。对于电脑动画,尤其是基于2D线的动画,建议选择CG模板。可以看出CG有丰富的高频信号,其帧内编码矩阵也统一为32。

此外,有些朋友试图降低量化矩阵的值,但老Ku认为意义不大。因为量化矩阵不是量化的唯一因素,实际上要根据码流控制部分的反馈信息自适应调整量化程度。这样,即使量化步长减小,t

4)YUV输出是YCrCb: YCrCb色彩空间。分配给Y亮度信号的编码空间更大。如果视频源是YCrCb格式,此选项可以提高画面质量。但是一般采用YUV(CCIR601),比如dv,所以不要选择这个选项,否则会浪费码率。

5)浮点离散余弦变换:整点运算比浮点快得多,但精度不如浮点。我猜测这里的浮点只是把DCT变换的系数从8bit提高到16bit精度,并不需要浮点运算器参与变换,否则速度会难以承受。

6)静止部分无半像素运动检测:由于视频源是隔行扫描的,对于精细的静止边缘线(1像素宽),比如静止字幕,会有一个场出现而另一个场没有出现的闪光。选择此选项将消除闪烁。然而,老Ku觉得这似乎与量化矩阵无关。

7)软化马赛克: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在88块的边缘做点特别的。最好用足够的码率或者码率控制来解决马赛克,因为这里的柔化只是过滤了低频的边缘,毕竟还是会模糊画面。

E. 音频:

这部分大多不需要改变vcd/svcd模板。影响不大。不多讨论。

F.系统:

Mpeg系统是指视频和音频。vcd/svcd/dvd模板已设置。没什么好说的了。

标签:

最新资讯